今天是:

民风民俗

当前位置:首页 > 川豫魅力 > 民风民俗

我的外公

信息来源:四川省河南商会     点击数:10479次    更新时间:2015-01-15 14:50:04

      作者:雷新乾  四川省河南商会顾问、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

      我的外祖父(以下简称外公)李永智,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慈祥、善良、厚道、乐观、肯于助人的农村老人。听外公讲,我的外祖母早年因病无法医治,40多岁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因为家里穷呀!外祖母去世后,外公一个人把我的母亲和舅舅、姨妈们一一拉扯成人,可以说是一个鳏夫担当了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吃尽了不少苦难,受尽了不少的辛劳。

      我的母亲在他们姊妹们当中是年龄最大的,但当我母亲能够帮助外公承担一部分家务时,外公倾尽全力买了一头小黑骡子喂养,除了自家土地庄稼的农活主要靠牠打理外,还要出脚挣钱养家。外公是一个调养牲口的里手,把小黑骡子调教的很乖。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才十几岁,记得我家的土地需要施肥,外公就把他的小黑骡子牵来帮我家往地里驮粪,在返程时我骑上牠回家,心感有趣。因为牠很听我指挥,没有怨言,再说牠即使有怨言也不会说呀!我想牠如果有怨言的话,恐怕只会怠工,牠没怠工,说明牠任劳任怨呀!在我家的土地的庄稼需要收获或者犁耙时,外公会把小黑骡子又送来充当主要的劳动力。
      外公在村子里方圆左近的邻居们眼里威望很高,信誉甚佳,无论谁求助于他,外公都会尽力相助。当乡亲们来家里求助或闲坐时,无论男女老少,外公都会热情相迎,以礼相待,同时会马上赐坐、奉茶、递烟,若是妇女或小孩子,外公会将家里仅存的糖果或好吃的食品拿给他们尝尝。对于乡亲们的求助,外公总是耐心地倾听,尽自己的力量或施以援助,或帮其出出主意,谋些计策,总能让来访者感到温暖和亲切。村里的有些老人在农闲无聊时,常会来找外公聊天,外公都乐意相陪,和他们聊得十分愉快。他们聊得内容多半是有关农活的打理、农作物的耕作、家庭生活的安排等家长里短的事情,但是他们聊得很投机,彼此都能在交谈中得到益处,受到启发。
      外公有一手娴熟的剃头技艺,村里人无论谁请他剃头,他都十分乐意给人家头剃的光亮亮的。因为外公饲养一头骡子,所以在喂料、饮水、垫圈、出粪以及出工应注意什么等环节都有些体会,村里有些人饲养牲口缺乏经验,常常会来请教外公,他都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教会他们,再三嘱咐应该注意的环节。这令村里人都非常感谢和敬重他。
      我的母亲在外公家里排行老大,自然就出嫁得早一些。我母亲到我家后先后生养了我们兄妹六人,我是老大。小时候,我们几兄妹都喜欢到外公家里玩,因为外公家的院子里有石榴树和枣树,我们几兄妹无论谁去,外公都会有好吃的水果、食品招待, 并且外公经常嘱咐我们姊妹们都要好好读书,长大好做一个有用的人,在家要经常帮助大人做点事情,正因为此,所以年不年节不节地我们几兄妹都会争着择机去探望外公。
外公喜欢听戏,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连收音机都算是奢侈品啦,人人家里经济都不宽裕,怎么办呢?外公让三舅设法在家里安个二级管,在他住的窑洞山顶上安个天线拉到家里,配个耳机,即可收听广播。生活再苦再累,总有闲暇之时,外公就闭目养神,听听广播,多半听的都是戏曲节目,真可谓是苦中寻乐啦。
      外公是一个生活讲究品位的人,穿衣不论好坏,但一定要整齐干净,吃的东西一定要干净可口。六姨(他们叔伯姊妹们通排为第六,实际是我的小姨)因为最晚出嫁,所以陪同外公生活得时间最长,为了满足外公的要求,六姨用心练成了一手好的厨艺,当外公收工回家或者出外回来,六姨总能把合乎外公口味的饭菜端上餐桌,外公边吃饭还要边夸奖几句六姨。
      为了摆脱家庭困境,外公送我大舅李鑑堃去读书,不知怎的,大舅读书不行,经常逃学,成绩又差,常常惹得外公生气,尽管外公严加管教与责罚,仍不凑效。后来大舅赌气离家出走,一口气跑到远离家乡的陕西省泾阳县,找到正在那里谋生的我的父亲,在我父亲的资助下,大舅展转流离独自在外谋生计,最后自己到铁路上打工,慢慢地成了一名铁路工人,先后到过张家口、北京等地施工。晚年落户定居在北京市昌平县,工作在铁道部位于昌平县的桥梁厂,一直在那里干至退休。大舅中年略有小成时回乡探望外公,外公又在家乡为大舅订了亲,结婚后大舅妈帮助外公料理家务,非常勤俭持家,外公很满意,外公说大舅妈是一个会过日子的好手。以后大舅又把大舅妈带到北京,安排了工作。大舅在77岁时得病后死在异乡,葬在了他辛苦大半生在外打拼的北京市昌平县的公墓里。大舅妈今年已是九十岁的老人,身体很健康,现在已是儿孙满堂,子孙们都一一成家立业,各自过着幸福的生活,大舅妈也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的二舅李鑑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参军,有幸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转业后安排到在家乡的一个国家战备物资储备库工作,可惜他命不好,40多岁患上胃癌,早早结束了生命,撇下二舅妈辛苦拉扯几个孩子长大成家立业后,也因病早早去追随二舅了。
      我的三舅李殿恩读书至高中毕业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做了一名人民教师,三舅的工作、为人可谓十分优秀,在工作上是好教师,好干部,在家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在社会上是大好人,对同志是好同事、好朋友,一生乐于助人,严于克己,可惜好人命不长,在他58岁时患上喷门癌,令人遗憾地过早离世了,我曾写过一篇《哭三舅》的文章悼念他。因为在我读中学的年月,三舅在经济上思想上对我帮助最大,以至于我的工作和人生得以顺利发展,今天已经成长为一个退休的正厅级领导干部。无论是一个学生还是外甥的身份,我都会永远感念三舅的恩德。我的三舅妈孟宪睿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擅长教美术,对绘画颇有造诣,她和三舅养育三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可惜三舅妈晚年得了尿毒症,最终没有治愈也去追随三舅了。
      我的五姨妈(它们叔伯姊妹通排为第五,实际是我的大姨妈),早年过继给她的叔父李永发当女儿,后追随姨父王凤仪到郑州谋生,和姨父共同养育七个子女,吃尽了人间苦难,在子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后,她本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时,不料她以79岁的年龄也因病而去了。
      我的六姨李月琴(实际是我的小姨妈)是一名共产党员,出嫁前,在娘家是一个优秀的棒劳力,在家照顾我外公的日常生活,当她出嫁时,我家河南省巩义市境内有一条由西向东入黄河的支流------伊洛河,外公说,宁可把小姨嫁到山上,也不做隔河的亲戚,因为那时交通实在不便。六姨嫁到山上后,居住条件、家庭生活都不好,姨父张子修虽有工作,但收入不丰,日子过的仍然艰辛。六姨因在娘家就已入党,出嫁后仍保留党籍,所以除了操持家务、赡养老人、养育子女以外,还要参加劳动,而且还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可想而知六姨是多么地辛苦。六姨出嫁前,因为我的兄妹较多,母亲操持家务、缝补浆洗常常忙不过来,六姨就经常帮母亲为我们兄弟姊妹做鞋缝衣,帮了不小的忙,所以我从记事起就一直感念和依恋六姨的亲情。如今,鉴于巩义市城区扩大规模建设,六姨家现在毗邻市政府附近,市政建设大大改善,绿化环境十分优美,住房面积也扩大了,应该说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可是六姨和姨父身体都体弱多病,虽然子女们都各自成家,家庭生活都不困难了,但他们二老的精神生活并不是很愉快,尤其是姨父整天忧虑自己的疾病,时常为疾病发愁担忧,我这个常年在异域工作的外甥,无时无刻不在惦念他们的健康,从内心祝愿他们晚年快乐。
      我的母亲和舅舅、姨妈们都成家后,外公便在家成了孤家寡人,虽然外公的儿子、闺女及孙辈们泱泱一大家子人,日子都过得不错,大家都很孝顺,外公的吃、穿、用、医都没有问题,可是都住得离外公太远。大舅一大家都在北京,二舅不在人世啦,二舅妈独自养育几个子女不容易,前些年日子过得有些苦,三舅一家都在县城里,五姨妈一家都在郑州市,我们家也离外公家有一段距离。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外公不能经常和晚辈人见面,享受天伦之乐,由于精神压抑,渐渐地患上了抑郁症,在他刚步入花甲之年时,便一头扎进水缸溺水而亡了,可怜辛苦了一辈子的外公就这样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他的子女儿孙们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得遗憾。我作为长外孙,每每忆想及此,都情不自禁地心酸落泪。过去我在职工作,又远离家乡,不能经常回家探望外公,也觉得有些无法弥补的遗憾,如今我退休了,有了空闲的时间,所以就写这样一篇小文,倒倒心里的话,也算一种释怀,权当是对在天堂的外公的一种纪念吧。

 

上一篇:光彩的人生-记述情系西藏的河南老人冀文正

下一篇:如果在濮阳遇见你